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诊察指纹的变化有着与诊寸口脉相似的临床意义。故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说:“盖此指纹,即太渊脉(寸口脉)之旁支也,则纹之变易,亦即太渊之变易。”就是说指纹的脉络与寸口脉同属肺经,所以指纹的变化,亦反应了寸口脉的变化,所以诊指纹与切寸口脉同样可以诊察其内在的病理变化。
应用范围
察指纹也称看虎口三关,以多大的小儿观察指纹为宜,历史上也有分歧。明・寇平的《全幼心鉴》以为,一岁以前看指纹三关以验其病。而清・陈复正《幼幼集成》则指出“三岁以内小儿看指纹”。从儿童生理、发育状况等方面综观,则指纹作为二、三岁以内小儿代替脉象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应该说是恰当的。因为三岁以下小儿寸口脉位短小,只能一指定三关,切脉时患几又常哭闹躁动,容易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其皮肤则薄嫩、脉络明显,易于观察,故常以望指纹辅助切诊。
三关部位殛关系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指纹晰义:“指纹之法,起于宋人钟仲阳,以食指分为三关,寅日风关,卯日气关,辰日命关。”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三关可以观察病情的轻重,指纹现于风关,为病邪初人,证尚轻浅;指纹达于气关,为病邪已转深人,且病势方盛,若指纹从风关,气关进一步透达命关,为病已危重;若指纹直透指端爪甲,名“透关射甲”,病多危茑。
观察姿势
观察指纹应该抱小儿到向光之处,医生以食指,中指夹住小儿指端,以拇指从命关向风关轻轻推按,使指纹容易显露,必便于观察。
观察指纹的意义内容
一、正常指纹
正常小儿指纹是以指纹的颜色、长短、浮沉等为依据。所以指纹红黄隐隐,不出风关,不浮不沉,括而不滞为特征。反此为病态。
二、病理指纹
1、浮沉指纹浮现明显者,多为病邪在表,是外邪侵袭肌表,正气抗邪外出,气血趋向于表的反应;指纹沉隐而不显者,多属病邪在里,为邪气内困、气血不得外达之表现。正如陈复正在《幼幼集成》中说:“措纹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肤未足愁。忽而关纹隐隐沉,已知人里病方深。”
2、颜色纹色鲜红者,多属外感风寒表证;纹色紫红者,多属里热证;纹色淡黄者,多为肺虚;纹色紫黑者,多为血络郁闭,病情危重;纹色青者,则多见于惊风及各种痛证。
3、淡滞纹色浅淡不泽者,多属虚证,多由气血不足,脉络失养所致;纹色深而暗滞者,多属实证,乃因邪气有余,脉络郁滞所致。
4、长短一般来说,指纹在风关者,为邪浅病轻;指纹透于气关者,为邪已人深;指纹透达命。关者,则病情更重;若指纹一直延伸到甲端,称为“透关射甲”,则病情尤为重笃。故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说:“初起风关证未兴,气关纹现急须防,乍临命位诚危急,射甲通关病势彰。”概括起来,指纹的要点可总结为四句话: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日:“但当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则用之不尽矣。”
5、纹形主病,中医儿科古典医籍记载了许多纹形主病的学说,如纹直为热,纹曲为寒,纹多为热,纹少为寒。并列出各种形状的指纹,以示疾病的性质。如鱼刺状者为惊风,水字状者常为肺风痰咳,乙字状者为食厥,慢脾或伤食下痢、曲虫状为疳积,流珠状者,为疾病危重等。
近人张奇文《幼科条辨》认为:“经验证明以下纹形,可提供参考:虎口指纹有分支弯向掌心,多为腹痛;反弓里形为外感风寒,弓反外形为内伤饮食;指纹多弯曲,多分支者,在慢性营养紊乱及肠蛔虫的小儿多见;属虚证在指纹多纤细;属实证者,指纹多粗壮;呼吸困难以及惊风抽搐的小儿指纹多弯曲,多分支。”尽管如此,但多数医家认为看纹形在临床上的参考价值较小诊断手段且受到年龄的限制,因此察指纹必须和其他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不能以此做为惟一的诊断依据。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源远流长,从其起源到形成脉诊学体系,是经过了历代医家长期的整理、研究、总结而发展的,亦是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脉诊学因其具有明显的中医特...
自从宋・施发所著《察病指南》首先用示意图的方法力图确切表达脉形以来,历代医家采用图形方式表达脉形者不乏其人,其目的是试图用示意图取代或说明语言文学的不足,实际上是无法取代的,因为示意图的性质是语言文字...
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诊察指纹的变化有着与诊寸口脉相似的临床意义。故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说:“盖此指纹,即太渊脉(寸口脉)之旁支也,则纹之变易,亦即太渊之变易。”就是说...
在判断疾病预后轻重吉凶上,医界有“脉病人不病者死,人病脉不病者生”的俗谚。所谓脉病人病,简单地说,脉病就是脉象的异常变化,即病脉;人病乃机体发病后的症候表现,即症状。最早谈到脉病人病问题的是《难经》,...
关于弦脉,张璐说:“弦为六贼之首,最为诸经作病,故伤寒坏证,弦脉居多,虚劳内伤,弦常过半。总由中气少权,土败木贼所致。但以弦少弦多以证胃气之强弱、弦实、弦虚以证邪气之虚实。浮弦沉弦以证表里之阴阳,寸弦...
古代的传统性质的脉图,除了具有历史意义以外,现在和将来亦还有其实际意义,示意图虽然不能做为今天对脉象客观化研究乃至推广使用的手段方法,但前人所做的工作亦还是对今后脉学研究和发展能够起到某些启示和影响的...
在中医脉学的现代发展中,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传统脉学进行研究,主要探索研究了脉图的描记,鉴别分析,定型以及脉图与切脉的关系。脉象与病证的关系等等。但是作为独特诊断方法的中医脉学是中医特色的具体表现...
脉象,实际是脉搏形象,亦即脉形。脉象的命名从文献上看,古代医家都是根据脉搏的形象描述来下定义的,而这种对脉搏形象的比喻描述既是脉名又是脉象。《内经》中脉象的描述方式如此,此种方式一直沿袭到后世,其方式...
1、缺乏重大的、突破性质的进展自《脉经》起形成,后世的独诊寸口法的诊脉方法,而形成后世脉法。《脉经》以后,都足宗法《脉经》的,后人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对《脉经》的修修补补,在批判伪撰《脉诀》中,保卫《脉...
1、引古说为夸用脉学著作沿着《脉经》的路线,凡古代脉学中能为后世所用的都继承到后世脉学中来了,有时限于独取寸口法的形成,亦予以变通发展的继承。如《内经》的四时脉本为弦、钩、毛、石,钩脉,后世不用这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