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三)

分析脉象变化的程度亦是表得病机的重要方法,自然它亦会联系到生理、病理乃至预后等问题。例如《内经》中论述季节、五脏,六经的生理、病理,死证脉对就是用某些脉象结合胃气的有无多少,亦就是具体脉象的突出程度,来说明其机制的。

除此以外结合临床病证的例子亦很多。例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散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动!日步气,一人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日病温,尺不热脉滑日病风,脉涩日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日死,脉绝不至日死,乍疏乍数日死。”又如《灵枢・禁服》:“人迎大一倍子寸,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兰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间,盛则泻之,虚则朴之,紧痛则取之分肉,代则取血络且饮药,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日经刺。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数,名日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来,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痈。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一倍而燥,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步阴,二倍而燥,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燥,在手太阴,盛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则热中出糜,少气,溺色变,紧则痛痿,代则乍痛乍止,盛则泻之,虚贝补之,紧则先刺而后灸之,代则取血络而后调之,陷下则徒灸之。陷下者脉血传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寸口四倍者,名目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必审察其本末之寒温,以验其脏腑之病。”又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又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心脉急甚者为瘿疯,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行时唾血。大甚为喉�茫�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小腹鸣。涩甚为暗,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颠疾。”

《灵枢・根结篇》:“一日一夜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一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预之短期。”这不但从程度上说明病机亦说明了预后。在《难经・三难》:“三难日:脉有太过,有不及,关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日太过,减者法日不及。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一寸而沉,过者法日太过,减者法日不及……”《难经・十难》对脉有所谓十变之说,谓:“十难曰,一脉十变者何谓也?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者,肝邪于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于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白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于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于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于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于小肠也,心脉微涩者,太阳邪于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于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于小肠也。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难经・十四难》:“十四难日: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日平,三至日离经,四至日夺精,五至日死,六至日命绝,此死之脉也。何谓掼,一呼一至日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日死,四呼一至日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随后就对不同程度的损和至脉,结合五脏及其所荣做主病的描述,这里当然亦含有病机的意义。

在《伤寒论-辨脉法》中亦有:“跌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鞭,气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鞭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以数脉的程度来分析病机。又如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有:“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按虚脉为浮大而空软的脉象,浮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从脉上讲有程度轻重的问题,但性质是一数的。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有:“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脉偏弦者饮也。”以双弦单弦为程度上的区别,并以见病机之不同。《金匮要略》论水气病时谓风水其脉自浮,皮水其脉亦浮,语意之间,就有不同。石水其脉自沉,正水其脉沉迟。与风水皮水之语意亦类似,说明风水的脉浮与石水的脉沉是绝对的,典型的,其程度要重,而皮水的亦浮,正水的沉迟,就是前者亦属于浮脉,后者的沉又有兼脉存在,其性质就与风水、石水的浮沉脉都有程度性质上的差别了,结合病机亦是有其相关性质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

  • 脉学的现代发展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源远流长,从其起源到形成脉诊学体系,是经过了历代医家长期的整理、研究、总结而发展的,亦是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脉诊学因其具有明显的中医特...

  • 对脉的研究现状

    自从宋・施发所著《察病指南》首先用示意图的方法力图确切表达脉形以来,历代医家采用图形方式表达脉形者不乏其人,其目的是试图用示意图取代或说明语言文学的不足,实际上是无法取代的,因为示意图的性质是语言文字...

    诊断基础健康369462022-12-06
  • 小儿指纹诊断基础

    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诊察指纹的变化有着与诊寸口脉相似的临床意义。故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说:“盖此指纹,即太渊脉(寸口脉)之旁支也,则纹之变易,亦即太渊之变易。”就是说...

    诊断基础指纹三关249732022-12-06
  • 脉病人病的问题

    在判断疾病预后轻重吉凶上,医界有“脉病人不病者死,人病脉不病者生”的俗谚。所谓脉病人病,简单地说,脉病就是脉象的异常变化,即病脉;人病乃机体发病后的症候表现,即症状。最早谈到脉病人病问题的是《难经》,...

    诊断基础健康养生326012022-12-06
  • 明清以来对脉辨病机研究的进展(二)

    关于弦脉,张璐说:“弦为六贼之首,最为诸经作病,故伤寒坏证,弦脉居多,虚劳内伤,弦常过半。总由中气少权,土败木贼所致。但以弦少弦多以证胃气之强弱、弦实、弦虚以证邪气之虚实。浮弦沉弦以证表里之阴阳,寸弦...

    诊断基础492122022-12-06
  • 古代脉圈的意义和不足

    古代的传统性质的脉图,除了具有历史意义以外,现在和将来亦还有其实际意义,示意图虽然不能做为今天对脉象客观化研究乃至推广使用的手段方法,但前人所做的工作亦还是对今后脉学研究和发展能够起到某些启示和影响的...

    诊断基础444772022-12-06
  • 脉学现代发展的展望

    在中医脉学的现代发展中,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传统脉学进行研究,主要探索研究了脉图的描记,鉴别分析,定型以及脉图与切脉的关系。脉象与病证的关系等等。但是作为独特诊断方法的中医脉学是中医特色的具体表现...

  • 脉象形的发展

    脉象,实际是脉搏形象,亦即脉形。脉象的命名从文献上看,古代医家都是根据脉搏的形象描述来下定义的,而这种对脉搏形象的比喻描述既是脉名又是脉象。《内经》中脉象的描述方式如此,此种方式一直沿袭到后世,其方式...

    诊断基础402442022-12-06
  • 后世脉法存在的问题

    1、缺乏重大的、突破性质的进展自《脉经》起形成,后世的独诊寸口法的诊脉方法,而形成后世脉法。《脉经》以后,都足宗法《脉经》的,后人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对《脉经》的修修补补,在批判伪撰《脉诀》中,保卫《脉...

    诊断基础398872022-12-06
  • 后世脉学的成就

    1、引古说为夸用脉学著作沿着《脉经》的路线,凡古代脉学中能为后世所用的都继承到后世脉学中来了,有时限于独取寸口法的形成,亦予以变通发展的继承。如《内经》的四时脉本为弦、钩、毛、石,钩脉,后世不用这个名...

    诊断基础46427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