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晋时王叔和著《脉经》开始,脉法就进入了后世脉法时期,一直到今日仍然是在这个时期之中。它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现代。这段时间亦正是祖国医学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的时期。
脉诊虽然并没有在医学话动中百分之百的参与,例如若干方书就是不言脉的,但在医家的诊疗工作中,脉诊是绝不可少的常规诊查方法,尽管某畦方书不言脉,僵・医家在用方时亦是要诊脉辩证的,捡方用药只不过是一般人不正规的医疗而已,就是所谓“草泽之医”,用地方草药治疗,亦不见得都是不诊脉的,所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量的医学实践亦就是脉诊的实践,脉诊亦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得到发展。诸如隋唐医学之盛。宋代雕版印刷术兴起,引起医书大量流布,国家考试管理医学,与医学教育的日趋完善,专科的专家专著的出现,金元的学术争鸣,流振兴起,明代培本等新流派、明清伤寒、温热派的发展与兴起,以及各科的新成就,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学术交流等等,都对脉学予以影响和促进。
《脉经》以后,它的学说方法成为惟一无二的正宗,虽然人们称道《内经》,忡景等,但实际都是《脉经》体系的。在《脉经》以后,脉学专著及专论数量是非常多的,对《脉经》做了大量的补充,使后世脉法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又对《脉诀》进行大量的批判工作,保卫了《脉经》,亦保卫发展了后世脉法。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在方法上亦做了某些“调整”,如“三部九候”肯定井使用《难经》的方法而不用《内经》的方法;将《内经》的“人迎脉口诊法”政为左人迎右气口等等。
脉学的发展与医学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在这段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使医学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面脉学所受到的限制亦是明显的,例如独诊寸口法亦有一定的社会因素的影响。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源远流长,从其起源到形成脉诊学体系,是经过了历代医家长期的整理、研究、总结而发展的,亦是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脉诊学因其具有明显的中医特...
自从宋・施发所著《察病指南》首先用示意图的方法力图确切表达脉形以来,历代医家采用图形方式表达脉形者不乏其人,其目的是试图用示意图取代或说明语言文学的不足,实际上是无法取代的,因为示意图的性质是语言文字...
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诊察指纹的变化有着与诊寸口脉相似的临床意义。故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说:“盖此指纹,即太渊脉(寸口脉)之旁支也,则纹之变易,亦即太渊之变易。”就是说...
在判断疾病预后轻重吉凶上,医界有“脉病人不病者死,人病脉不病者生”的俗谚。所谓脉病人病,简单地说,脉病就是脉象的异常变化,即病脉;人病乃机体发病后的症候表现,即症状。最早谈到脉病人病问题的是《难经》,...
关于弦脉,张璐说:“弦为六贼之首,最为诸经作病,故伤寒坏证,弦脉居多,虚劳内伤,弦常过半。总由中气少权,土败木贼所致。但以弦少弦多以证胃气之强弱、弦实、弦虚以证邪气之虚实。浮弦沉弦以证表里之阴阳,寸弦...
古代的传统性质的脉图,除了具有历史意义以外,现在和将来亦还有其实际意义,示意图虽然不能做为今天对脉象客观化研究乃至推广使用的手段方法,但前人所做的工作亦还是对今后脉学研究和发展能够起到某些启示和影响的...
在中医脉学的现代发展中,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传统脉学进行研究,主要探索研究了脉图的描记,鉴别分析,定型以及脉图与切脉的关系。脉象与病证的关系等等。但是作为独特诊断方法的中医脉学是中医特色的具体表现...
脉象,实际是脉搏形象,亦即脉形。脉象的命名从文献上看,古代医家都是根据脉搏的形象描述来下定义的,而这种对脉搏形象的比喻描述既是脉名又是脉象。《内经》中脉象的描述方式如此,此种方式一直沿袭到后世,其方式...
1、缺乏重大的、突破性质的进展自《脉经》起形成,后世的独诊寸口法的诊脉方法,而形成后世脉法。《脉经》以后,都足宗法《脉经》的,后人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对《脉经》的修修补补,在批判伪撰《脉诀》中,保卫《脉...
1、引古说为夸用脉学著作沿着《脉经》的路线,凡古代脉学中能为后世所用的都继承到后世脉学中来了,有时限于独取寸口法的形成,亦予以变通发展的继承。如《内经》的四时脉本为弦、钩、毛、石,钩脉,后世不用这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