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玉枕 Yùzhě,出《针灸甲乙经》。名解:玉,金性器物,肺金之气也。枕,头与枕接触之部位,言穴所在的位置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为凉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络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与天柱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合而成天部的凉湿水气,其性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故名。
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取法:沿后发际正中向上轻推,触及枕骨,由此旁开2横指,在骨性隆起的外上缘有一凹陷处即是。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有枕动、静脉。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皮肤由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由脂肪和纤维束组成,纤维束之间有随神经走行而分布的枕动静脉、耳后动静脉的分支。针在皮下筋膜内,可刺及穴位下的枕大神经。枕额肌的枕腹起自上项线外侧与乳突上部,止于帽状腱膜的后缘,受面神经耳后支支配。腱膜下结缔组织层内的导血管为颅内、外静脉交通的重要途径之间。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通窍明目。
主治:头目及局部疾患,如头痛,后头痛,目痛,鼻塞,呕吐,目视不明,项部强痛,目眩[],癫痫,目赤,耳聋,项强,寒热骨痛,现多用玉枕穴治疗三叉神经痛,近视,枕神经痛,视神经炎,嗅觉减退,青光眼,近视眼,鼻炎,口疮,足癣等。
1、配大椎穴治头项痛。
2、配大杼穴、合谷穴治头痛,鼻塞,恶风。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有枕动脉、枕静脉,枕大神经分支,故本穴不能深刺。
灸法: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针灸甲乙经》:头项恶风、汗不出、凄厥恶寒、呕吐,目系急、痛引頞,头重项痛,玉枕主之。寒热骨痛,玉枕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脑风疼痛不可忍。
《千金翼》:多汗寒热,玉枕主之。
《针灸大成》:主目痛如脱,不能远视,内连系急头风痛不可忍,鼻窒不闻。
穴位名眉冲Meichong,别名:小竹穴,星穴。眉,指眉毛,眉头;冲,有直上之义。本穴在眉头直上,经气沿眉头上行第一穴,因而名之。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定位与取法定位:在人体的头部,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
穴位名曲差Qucha,别名:鼻冲。曲,有屈曲不直之义;差,有不齐之义,或有邪义。足太阳经自睛明直行向上,行至眉冲处即横行向外,曲而不齐也。又以其横列不与发际诸穴相齐,故名之以“差”(差,音池,参差不齐...
穴位名承光Chengguang,名解:承,受也。光,亮也,阳也,热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进一步受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五处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受热胀散,如受之以热一般,故名。经属属足太阳...
穴位名通天Tōngtiān,别名: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归,天旧。出《针灸甲乙经》。本穴气血来自承光穴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此水湿之气所处为天之下部,与头部的阳气不在同一层次,经由本穴吸热后才...
穴位名络却Luòquè,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强阳、脑盖。络即联络,却指返回,足太阳膀胱经脉气由此入里联络于脑,然后又返回,故名络却。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定位与取法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
穴位名玉枕Yùzhě,出《针灸甲乙经》。名解:玉,金性器物,肺金之气也。枕,头与枕接触之部位,言穴所在的位置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为凉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络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与天柱穴传来的强劲风...
穴位名天柱Tiānzhù,出《灵枢本输》。名解:天,一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指穴内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天部。柱,支柱也,支承重物的坚实之物,在此喻意穴内气血饱满坚实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
穴位名大杼dàzhù,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背俞。释义: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大杼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大杼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
穴位名风门fēngmé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名解: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
穴位名肺俞fèishū,出《灵枢·背腧》。肺,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俞,同“输”或作“腧”,意均同,有转输、运输、输注之义。此穴系肺在背之俞穴,穴在第3胸椎下两旁各1寸5分处,是肺气转输、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