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茸

《中药大辞典》:麋茸

拼音注音
Mí Rónɡ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鹿科动物麋鹿未骨化而带有茸毛的幼角

生境分布

麋鹿为我国特产,动物园有饲养。食物主要为草及水生植物。

原形态

麋鹿,又名:麋(《庄子》),四不象(《黑龙江外记》)。

体长约2米,肩高1米余,雄者体重约200公斤,雌者100公斤。雄者尾长达75厘米,雌者约60厘米。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故称"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无角;角无眉叉,主干离头部一段距离后,分前后2枝,前枝再分歧成2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尾生有长束毛,尾端超过后肢踝关节。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侧蹄显着。冬毛较长,毛色灰棕。鼻孔上方有-白色斜纹,下颊与耳壳内面均呈白色,额及顶部沙黄色,颊褐色,颈下长毛黑褐色,颈背有一黑褐的纵纹延伸到前背部,体侧下部灰白色,四肢内侧及腹部黄白色;夏毛较短而稀,红棕色杂有灰色,幼兽红褐色,杂有黄色,体有白色斑点。每年两次换角,夏角在6~7月成长,11~12月脱落,此后生出1对冬角,翌年3月后脱落。

归经

①《要药分剂》:"入肾经。"

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少阴经。"

性味

甘,温。

①《本草蒙筌》:"性热。"

②《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壮阳,补精,强筋,益血。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筋骨疼痛,男子阳痿,女子不孕。

①《唐本草》:"服之功力胜鹿茸。"

②《本草蒙筌》:"骨软可健,茎痿能扶。"

③《纲目》:"治阴虚劳损,一切血病,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或浸酒。

复方

①治肾经虚,腰不能转侧:麋茸一两(酥炙黄,燎去毛),茴香半两(炒香),兔丝子(酒浸曝干,用纸条子同碾取末)一两。上为末,以羊肾一对,清酒煮烂去膜,研如泥,和丸如梧子大,阴干,如肾膏少,入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下。(《本事方》麋茸丸)

②治老人骨髓虚竭,补益:麋茸五两(去毛,涂酥炙微黄,为末)。以清酒二升,于银锅中慢火熬成胶,盛瓷器中。每服半匙,温水调下,空心食前服。(《经验方》麋茸煎)

③补养气血,令人有子: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麋茸(酥炙,为末)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或温酒下,空心食前服。(《杨氏家藏方》麋茸万病丸)

各家论述

①《医学入门》:"先辈云:鹿茸补阳,麋茸补阴,一云鹿胜麋,一云麋胜鹿。要知麋性与鹿性一同,尽皆甘温补阳之物。"

②《本草求真》:"麋、鹿虽分有二,然总不外填补精髓,坚强筋骨,长养气血而为补肝滋肾之要药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