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穴

穴位名

膈俞 Géshū,出《灵枢·背腧》。膈,指横膈膜,又,格拒也。此穴内应横膈膜,而为之俞,可以开通胸膈之关格及格拒否塞诸病之处也,故以为名。

经属

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背中,当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法: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肌、背阔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六、七、八胸神经后支内侧支重叠分布。背阔肌由臂丛后束发出的胸背神经支配,该神经沿肩胛下肌腋窝缘下降,与肩胛下动脉的延续部,胸背动脉伴行至该肌。

作用与主治

作用:宽胸降逆,活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心胸、肝膈、血证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吐血,衄血,呕血,便血,产后败血冲心,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疼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盗汗,痰饮,喉痹,疟疾,癫狂,胃脘痛,咳嗽,潮热,盗汗,胃痛,气喘[],瘾疹,胸满,胁痛,咳血,贫血,脊背痛,现代又多用膈俞穴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狭窄,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内外膜炎,胸膜炎,支气管炎,荨麻疹,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心动过速,心脏肥大,食道癌,淋巴结结核,哮喘,小儿营养不良等。

配伍

1、配肝俞穴、脾俞穴治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2、配中脘穴、内关穴治疗胃痛、呃逆。

3、配曲池穴、三阴交穴治荨麻疹,皮肤瘙痒。

4、配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脾俞穴治疗血虚证。

5、配太冲穴、血海穴、地机穴治疗血瘀证。

7、配行间穴、劳宫穴治疗血热证。

、配孔最穴治疗咳血。

9、配上星穴治疗衄血。

10、配承山穴、孔最穴治疗便血。

11、配天鼎穴、气舍穴治疗喉痹、噎膈,咽肿不能消食饮不下。

12、配阴谷穴治疗腹胀胃脘暴痛。

13、配肝俞穴治疗癫疾。

14、配膏肓穴治疗痰饮。

15、配胃俞穴、大椎穴、血海穴、足三里穴治疗贫血。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热病气穴,七椎下间主肾热。

《针灸甲乙经》:凄凄振寒、数欠伸,膈俞主之。背痛恶寒、嵴强俯仰难、食不下、呕吐多涎,膈俞主之。咳而呕、膈寒、食不下、寒热、皮肉骨痛、少气不得卧……心痛,膈俞主之。癫疾,膈俞及肝俞主之。

《类经图翼》:此血会也,诸血病者,皆宜灸之,如吐血衄血不已、虚损昏晕、血热妄行、心肺二经呕血、脏毒便血不止。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膈俞二穴,在第七椎下……咳而呕逆,膈胃寒痰,胸满支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

《针灸大成》:主吐食翻胃。

《鑫鉴》:更治一切失血症。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

  • 眉冲穴

    眉冲穴

    穴位名眉冲Meichong,别名:小竹穴,星穴。眉,指眉毛,眉头;冲,有直上之义。本穴在眉头直上,经气沿眉头上行第一穴,因而名之。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定位与取法定位:在人体的头部,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

  • 曲差穴

    曲差穴

    穴位名曲差Qucha,别名:鼻冲。曲,有屈曲不直之义;差,有不齐之义,或有邪义。足太阳经自睛明直行向上,行至眉冲处即横行向外,曲而不齐也。又以其横列不与发际诸穴相齐,故名之以“差”(差,音池,参差不齐...

  • 承光穴

    承光穴

    穴位名承光Chengguang,名解:承,受也。光,亮也,阳也,热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进一步受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五处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受热胀散,如受之以热一般,故名。经属属足太阳...

  • 通天穴

    通天穴

    穴位名通天Tōngtiān,别名: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归,天旧。出《针灸甲乙经》。本穴气血来自承光穴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此水湿之气所处为天之下部,与头部的阳气不在同一层次,经由本穴吸热后才...

  • 络却穴

    络却穴

    穴位名络却Luòquè,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强阳、脑盖。络即联络,却指返回,足太阳膀胱经脉气由此入里联络于脑,然后又返回,故名络却。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定位与取法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

  • 玉枕穴

    玉枕穴

    穴位名玉枕Yùzhě,出《针灸甲乙经》。名解:玉,金性器物,肺金之气也。枕,头与枕接触之部位,言穴所在的位置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为凉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络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与天柱穴传来的强劲风...

  • 天柱穴

    天柱穴

    穴位名天柱Tiānzhù,出《灵枢本输》。名解:天,一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指穴内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天部。柱,支柱也,支承重物的坚实之物,在此喻意穴内气血饱满坚实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

  • 大杼穴

    大杼穴

    穴位名大杼dàzhù,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背俞。释义: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大杼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大杼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

  • 风门穴

    风门穴

    穴位名风门fēngmé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名解: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

  • 肺俞穴

    肺俞穴

    穴位名肺俞fèishū,出《灵枢·背腧》。肺,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俞,同“输”或作“腧”,意均同,有转输、运输、输注之义。此穴系肺在背之俞穴,穴在第3胸椎下两旁各1寸5分处,是肺气转输、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