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中国药典》:水牛角

拼音注音
Shuǐ Niú Jiǎo
英文名
CORNU BUBALI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的。取角后,水煮,除去角塞,干燥。

性状

本品呈稍扁平而弯曲的锥形,长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侧有数条横向的沟槽,另一侧有密集的横向凹陷条纹。上部渐尖,有纵纹,基部略呈三角形,中空。角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

炮制

洗净,镑片或锉成粗粉。

鉴别

本品粉末灰褐色。不规则碎块淡灰白色或灰黄色。纵断面观可见细长梭形纹理,有纵长裂缝,布有微细灰棕色色素颗粒;横断面观梭形纹理平行排列,并弧状弯曲似波峰样,有众多黄棕色色素颗粒。有的碎块表面较平整,色素颗粒及裂隙较小,难于察见。

归经

归心、肝经。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用法用量

15~30g,宜先煎3小以上。

摘录
《中国药典》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