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墟穴

穴位名

丘墟 Qiūxū,出《灵枢·本输》。丘即土丘,墟指山下之地,此穴在外踝前下,外踝突起如丘,故名丘墟。

经属

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胆经的原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外踝的前下,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取法:脚掌用力背伸,足背可见明显趾长伸肌腱,其外侧、足外踝前下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足背筋膜、趾短伸肌。皮肤由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足背深筋膜较薄弱,两筋膜之间有丰富的足背静脉网,分别入小隐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深筋膜,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深进骰骨表面的趾短伸肌。外踝前动脉在踝关节附近发自胫前动脉,该血管向外在趾长伸肌腱的下至外踝,与跗外侧动脉和腓动脉的穿支吻合。

作用与主治

作用:健脾利湿,泄热退黄,舒筋活络

主治:头项、肝胆、腰腿等疾患:如偏头痛,目疾,齿痛,耳聋,咽肿,项强,腋肿,瘰疠,气喘,胸胁痛,腰膝痛,脚跗肿,足跟痛,寒热往来,浑身瘙痒,疟疾,疝气,颈项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脚气,现代又多用丘墟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胸膜炎,胆囊炎,腋窝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肠疝痛,坐骨神经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胸胁满痛[],颈项强,腋下肿,胆绞痛,腋下淋巴结炎等。

配伍

1、配风池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

2、配昆仑穴、申脉穴治外踝肿痛。

3、配阳陵泉穴、期门穴治胆囊炎。

4、配阳陵泉穴、外关穴、日月穴、期门穴、肝俞穴、胆俞穴治胆囊炎、胆石症。

5、配昆仑穴、绝骨穴治踝跟足痛。

6、配中渎穴治胁痛。

7、配大敦穴、阴市穴、照海穴治卒疝。

、配日月穴、期门穴、肝俞穴、胆俞穴、阳陵泉穴、腕骨穴治黄疸、胆道疾患。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寸,局部有酸痛感。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丘墟穴,每天早上按揉200次,对目赤肿痛、颈项痛、胸胁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疟振寒,腋下肿,丘墟主之。寒热颈肿,丘墟主之。大疝腹坚,丘墟主之。胸满善太息,胸中膨膨然,丘墟主之。痿厥寒,足腕不收,躄坐不能起,髀枢脚痛,丘墟主之。

《备急千金要》:主脚急肿痛,战摔不能久立,跗筋脚挛。

《针灸大成》:主胸胁满痛不得息,久疟振寒,腋下肿,痿厥坐不能起,髀枢中痛,目生翳膜,腿胻酸,转筋,卒疝,小腹坚,寒热颈肿,腰胯痛,太息。

《类经图翼》:主治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目生翳膜,颈肿,久疟振寒,痿厥腰腿酸痛。髀枢中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玉龙歌》:脚背疼起丘墟穴,斜针出血即时轻。

《胜玉歌》:踝跟骨痛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

  • 瞳子髎穴

    瞳子髎穴

    穴位名瞳子髎Tóngzǐliáo,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后曲、鱼尾、太阳、前关。名解:瞳,意指瞳子,《玉篇》:“目珠子也。”子,犹人也。《荀子·王霸》:“谁子之与也?”瞳子,意指瞳人,或称瞳孔。目之精...

  • 听会穴

    穴位名听会Tīghuì,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听呵、听河、后关。名解:听,聆也,耳受声为听。会,有会合、聚会之义。耳主听觉,穴当耳前,为耳部脉气之聚会,以其主治耳聋气闭,针此可使声音得以会聚,为司听之...

  • 上关穴

    穴位名上关Shàgguā,出《灵枢·本输》。别名客主人、客主、容主。名解:上,与下对言。关,意指关键之处。此穴在颧弓之上缘,足阳明胃经下关穴之上,故名上关。经属属足少阳胆经。定位与取法定位:在耳前,下...

    人体穴位养生636112023-01-13
  • 颔厌穴

    穴位名颔厌Hàyà,出《针灸甲乙经》。名解: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

  • 悬颅穴

    穴位名悬颅Xuálu,出《灵枢·寒热病》。别名:髓孔穴,髓中穴,米啮穴。名解: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颔颅名意指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湿。本穴物质为颔厌穴传来的温热...

  • 悬厘穴

    穴位名悬厘XuáLí,出《针灸甲乙经》。名解:悬,有系挂之义。厘,与氂通,是长毛与强屈之毛,象穴在强屈之鬓慢长毛处。穴在耳郭外斜上角,悬于头部,与悬颅分曲角上下之别,差之毫厘,相隔如山;鬓毛常强之使屈...

  • 曲鬓穴

    穴位名曲鬓Qūbì,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曲发。名解:曲即弯曲,鬓即鬓发,此穴在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故名曲鬓。经属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定位与取法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

  • 率谷穴

    穴位名率谷Shuàigǔ,出《针灸甲乙经》。《银海精微》作率骨。《外台秘要》作蟀谷。别名耳尖。名解:率,有循、行之义。谷,泉出通川曰谷。穴在头侧骨与颞颥骨之合缝处,本经循此缝运行,其缝犬牙交错、曲如蛇...

  • 天冲穴

    穴位名天冲Tiāhōg,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作天衢。名解:天即天空,指头部,冲即冲要,此穴在头部两侧,为本经循行的冲要处,故名天冲。经属属足少阳胆经。天冲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定...

  • 浮白穴

    穴位名浮白Fúbái,出《素问·气穴论》。名解:浮,漂也,游也,满而溢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及《至真要大论》:“少阳之至大而浮。”又顺流曰浮,《尚书·禹贡》:“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