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鸢尾子

拼音注音
Qīnɡ Hǎi Yuān Wěi Z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青海鸢尾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qinghainica Y.T.Zhao

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果壳及杂质,再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原山坡向阳的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

原形态

青海鸢尾 多年生密丛草本。植株基部存留折断的裂成毛发状的纤维叶鞘,棕褐色。根茎木质块状;须根绳索状,灰褐色。叶狭条形,长5-15cm,宽2-3mm,先端渐尖;无明显的中脉。花茎甚短,不伸出地面,基部常包有膜质鞘状叶;苞片3枚,对裼,披针形,长6-10cm,宽6-18mm,内含有1-2朵花;花蓝紫色或蓝色,花被管丝状,长达6cm,外花被裂片上部向外反折,内花被裂片长约3cm,直立;雄蕊长达2cm,花柱分枝顶端裂片狭被针状三角形;子房中间略粗。花期6-7月,果期7-8月。

归经

大肠经

性味

微苦;微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驱虫。主肠痈;蛔、蛲虫病;食物中毒泻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摘录
《中华本草》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