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蓬草子

《中药大辞典》:萍蓬草子

拼音注音
Pínɡ Pénɡ Cǎo Zǐ
别名

水粟包(《纲目》),萍蓬子(姚可成《食物本草》)。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睡莲科檀物萍蓬草种子。秋季果热时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池沼、河流等浅水中。分布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等地。

原形态

萍蓬草(《本草拾遗》),又名:水粟(《纲目》),萍蓬莲、黄金莲、水面一盏灯、水萍蓬、矮萍蓬。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肥大,横卧。叶漂浮,阔卵状,长6~17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深心形,上面亮绿色,下面紫红色,密生细毛,侧脉羽状;叶柄有细毛;生于水中的叶,质略柔薄。花单生于花梗顶端,漂浮水面,直径3~4厘米;萼片5,革质,大而色黄,椭圆状卵形;花瓣小,多数,楔状矩圆形,顶端截形或微凹,背面有蜜腺;雄蕊多数;子房上位,柱头盘状,有8~10个辐射状浅裂。浆果卵形,基部窄狭;具宿存萼片和柱头。种子多数,粟米状,革质,假种皮肉质。花期7~8月。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日本萍蓬草,又名川骨,含脱氧萍蓬草素(碱),有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

性味

《纲目》:"甘涩,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纲目》:"助脾厚肠。"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滋养强壮,健胃,调经。治体虚衰弱,消化不良,大姨妈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