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蘽

《中药大辞典》:蓬蘽

拼音注音
Pénɡ Lěi
别名

陵蘽、阴蘽(《别录》),割田藨(《纲目,),寒藨(《医林纂要》)。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果实。秋季果熟时采收。

性味

甘酸,温。

①《本经》:"酸,平。"

②《别录》:"咸,无毒。"

③《食性本草》:"甘酸,微热。"

功能主治

补肝肾,缩小便。治多尿,头目眩晕。

①《本经》:"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

②《别录》:"疗暴中风,身热大惊。"

③《唐本草》:,"耐寒湿,好颜色。"

④《日用本草》:"缩小便,黑白发。"

⑤《医林纂要》:"补肺,去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

复方

①治阴火动眩晕者:蓬蘽(炒)、人参、白术、当归、黄耆各二钱,怀熟地二两。水煎,频频服之。(《方脉正宗》)

②治虚极欲倒,如坐舟车,是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自汗而眩晕,手足冷,脉沉细:蓬蘽(炒)、人参、大附子(童便制)各三钱,肉桂二钱,甘草一钱。煎服。(《方脉正宗》)

各家论述

《本草汇言》:"蓬蘽,养五脏,益精气之药也。此药虽养五脏,充足在肝,但肝主发生,又主疏泄,倘服食过多,性味有偏,发生急而疏泄多,未免有反激之患,而肝木自戕其体矣,慎之慎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