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尔撒摩(《纲目拾遗》),百露拔尔撒摩(《植物学大辞典》)。
《药用植物学》
为豆科植物秘鲁香胶树的树脂。通常在冬季采集。采集时用棒击伤树身,使内部组织损伤而产生香树脂道,然后将伤部木栓层除去长约30厘米,宽约15厘米,数日后香树脂即行渗出,通常以布吸取。约隔七日,再以火熏之,即可渗出多量香树脂。最后,除去枫皮,使木质部露出,用同法采收,则该部香树脂于一个半月内完全渗出。以后再于伤口上部如前处理。将吸取香树脂的布片放于水中煮沸与绞压,则香树脂沉入水底,除去水分与杂质即得。
分布美洲中部太平洋沿岸萨尔瓦多及洪都拉斯的森林地带。
乔木,高达30米。幼枝的皮部有树脂道,但早脱落,树干则全无树脂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3,椭圆形,先端渐尖,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白色。荚果黄色。
为浓厚的油状体,褐赤色乃至暗褐色,薄层则透明,呈红棕色,无粘着性及牵丝性。香气似香荚醛。味初无而后苦辛。呈酸性反应。比重为1.135~1.160。
含苯甲酸苄南和桂皮酸苄酯56~70%,树脂约28%,游离桂皮酸10%。树脂为苯甲酸和桂皮酸的酯类。挥发油含多量橙花叔醇。
本品所含之油有消毒作用,油树脂部分能促进组织修复,树脂还有局部保护而减轻炎症的作用,因而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慢性炎症(如慢性支气管炎);并能促进溃疡,创伤的愈合(与蓖麻油混合作敷料应用于创面)。还可治疗某些皮肤的真菌感染,也有局部应用或内服(乳剂)治疗结核者(皮肤或喉结核)。内服之效果可疑,局部应用有时有些刺激性。体外试验,对阴道毛滴虫有些作用。所含的桂皮酸及其衍化物的单季铵盐有箭毒样作用。
①《坤舆图说》:"敷诸伤损,涂痘不瘢。"
②徐·赵《生药学》:"内服(0.2~1毫升)为杀菌剂及祛痰剂,外用为皮肤杀虫剂,对疥疮、钱癣效用尤著。"
《中药大辞典》:鼻血雷拼音注音BíXiěLéi别名鼻血连(《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管花马兜铃的根。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血草拼音注音BíXiěCǎo别名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来源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axillaris(Benth.)Bakh.f.[M.parvifloraBent...
拼音注音BíYā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和入其他药材后制成的粉末。功能主治《纲目拾遗》:"通关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辟疫。""能追风发汗。"用法用量外用:搐鼻。制法《广大新书》:"...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涕果别名蜜心果、粘心果来源水东哥科水东哥属植物锥序水东哥SaurauianapaulensisDC.,以根及果入药。根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晒干或鲜用。性味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散...
《中药大辞典》:鸨肉拼音注音Bǎo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鸨科动物大鸨的肉。生境分布栖于空旷的草原上,善奔驰,常成群觅食,食物以植物质为主。繁殖于我国北部,迁至华北平原越冬。原形态大鸨,又名:独豹...
拼音注音BǎoYóu别名地鵏油、老鵏膏来源鹤形目鸨科大鸨OtistardaL.,以脂肪入药。生境分布我国东部地区的西部,冬迁我国北部。炮制冬至翌春猎捕,捕后去毛及内脏,煮肉,将漂于上面的油脂收集起来,...
《中药大辞典》:鸊鷉拼音注音Pì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鸊鷉科动物小鸊鷉的...
拼音注音BìZhì别名赤鷩(《山海经》),鵕鸃(《汉书》),采鸡(《逸周书》),锦鸡(《禽经》),金鸡(《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雉科动物红腹锦鸡的肉。生境分布平时常单独或成对栖息于多岩的山地...
《全国中草药汇编》:鳖血拼音注音BiēXuè别名团鱼血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sinensis(Wiegmann),以血入药。生境分布从东北到海南岛、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滋阴退...
《中药大辞典》:鳖脂拼音注音BiēZhī别名鳖膏(《本草拾遗》),鳖油(《现代实用中药》)。出处《纲目》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脂肪。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眼睫倒毛签入,可资除害。"②《现代实用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