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草
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卵叶鳞始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saea intertextum(Ching)Ching[Schizoloma intertextum Ching]
采收和储藏: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直径约3mm,表面密被红褐色钻形鳞片,上方近生多数叶,下方有众多的须根。叶柄长达25cm,与叶轴均为四棱形,暗栗色,有光泽,光滑;叶片长线形,长达30cm,宽约3cm,草质,棕绿色,两面光滑;羽片26对以上,基部的对生,上部的互生,远离,有短柄,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齿牙;叶脉下面明显,有显着的中脉,侧脉羽状,二叉分枝,分离。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线形,膜质,棕色,全缘。气微,味淡。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230m的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广西、云南等地。
陆生蕨类,植株高可达57cm。根茎横走,密被红褐色钻形鳞片叶近生;叶柄四棱形,长达25cm,栗色至暗栗色,有光泽;叶片草质,一或二回羽状,长方形,若为二回羽状则呈线状披针形,长约30cm,宽约3cm,如基部二回羽状则宽约8cm;羽片26对以上,基部的对生,上部的互生,远离,斜展,具短柄,卵状三角形,长1-1.5cm,宽1-1.2cm,先端急尖,钝头,基部心形,多少不对称,边缘有啮蚀状细牙齿,基部1-2对羽片常为二回羽状,长达10cm,宽约1.5cm,有小羽片7-12对,下部的卵圆形,顶部羽片不分裂,急尖;叶轴四棱形,光滑;叶脉二叉分枝。孢子囊群线形,沿叶的上缘和外缘连续着生,囊群盖线形,膜质,棕色,全缘。
肝;大肠经
淡;涩;凉
清热利湿;活血止血。主痢疾;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涩、性凉。有止血、止痒、止痢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痢疾等症。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齿拼音注音LónɡChǐ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性状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主要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弯而尖,直径约3厘米,近尖...
别名毛石辣草、大叶火焰草、光板猫叶草来源景天科龙鳞草Sedumdrymarioides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性味微甘、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拼音注音LónɡGǔFēnɡ别名飞天蠄蟧、大贯众来源药材基源:为桫椤科植物桫椤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sophilaspinulosa(Wall.exHook.)Tryon[Cyatheaspi...
《中药大辞典》:龙骨莲拼音注音LónɡGǔLián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睡莲科植物龙骨莲的根茎。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池沼、水塘。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卧,白色,有螺...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骨拼音注音LónɡGǔ别名五花龙骨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性状药材可分为五花龙骨与龙骨两种:(1)五花龙骨: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牙白色,夹有...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须藤拼音注音LónɡXūTénɡ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九龙藤、五花血藤、梅花入骨丹、燕子尾、黑皮藤来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Bauhiniachampioni(Bent...
拼音注音LónɡXūCài别名海菜(《漳浦县志》),线菜(《闽志》)。出处《纲目》来源为江蓠科植物江蓠的藻体。生境分布在肥沃、平静的内湾中生长最好。分布我国沿海各地。原形态江蓠(《纲目》)藻体直立,丛...
别名龙须草、类头状花序藨草来源莎草科龙须莞ScirpussubcapitatusThw.,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布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性味淡,寒。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安神。主治尿路感染,糖尿病,...
《中药大辞典》:龙须草拼音注音LónɡXūCǎo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灯心草(《安徽药材》),水通草、秧...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须眼子菜拼音注音LónɡXūYǎnZǐCài别名线形眼子菜来源眼子菜科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pectinatu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性味微苦,凉。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