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寄生、柚子寄生、木菠萝寄生、枫木寄生、杂寄生、寄生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卵叶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rrula chingii(Cheng)H. S. Kiu[Loranthus chingii Che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1100m的低山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油茶、木油桐、木波萝、白饭树、普洱茶等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灌木,高约1m。嫩枝、叶、花序和花均密被锈色叠生星状毛和星状毛;小枝灰色,无毛,具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革质;叶柄长6-12mm,被毛;叶片卵形、卵圆形或长卵形,长6-llcm,宽4-7cm,先端圆钝,有时钝尖头,基部圆形,有时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星状毛或无毛,侧脉4-5对,在上面明显。总状花序,2-3个胞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花序梗和花序轴共长l- 2.5cm,具花7-14朵;花红褐色或黄褐色;花梗长l-2mm;苞片卵形,花托陀螺状,长约3mm;副等环状,全缘;花冠花蕾时管状,长且-1.3cm,下半部稍膨胀,顶部卵球形,开花时顶部4裂,裂片近匙形,长3-5mm,反折;花柱线状,柱头近头状。浆果梨形,黄色,长9-10mm,直径约3mm,果皮被星状毛。花期9月至翌年4月。
辛; 苦;性平
祛风除湿;化痰止咳;解毒。主风湿痹痛;咳嗽;痢疾;睾丸肿痛
内服:煎汤,9-15g。
《新华本草纲要》:有祛风湿、消炎的功能。用于痢疾,小儿睾丸炎。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齿拼音注音LónɡChǐ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性状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主要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弯而尖,直径约3厘米,近尖...
别名毛石辣草、大叶火焰草、光板猫叶草来源景天科龙鳞草Sedumdrymarioides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性味微甘、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拼音注音LónɡGǔFēnɡ别名飞天蠄蟧、大贯众来源药材基源:为桫椤科植物桫椤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sophilaspinulosa(Wall.exHook.)Tryon[Cyatheaspi...
《中药大辞典》:龙骨莲拼音注音LónɡGǔLián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睡莲科植物龙骨莲的根茎。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池沼、水塘。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卧,白色,有螺...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骨拼音注音LónɡGǔ别名五花龙骨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性状药材可分为五花龙骨与龙骨两种:(1)五花龙骨: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牙白色,夹有...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须藤拼音注音LónɡXūTénɡ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九龙藤、五花血藤、梅花入骨丹、燕子尾、黑皮藤来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Bauhiniachampioni(Bent...
拼音注音LónɡXūCài别名海菜(《漳浦县志》),线菜(《闽志》)。出处《纲目》来源为江蓠科植物江蓠的藻体。生境分布在肥沃、平静的内湾中生长最好。分布我国沿海各地。原形态江蓠(《纲目》)藻体直立,丛...
别名龙须草、类头状花序藨草来源莎草科龙须莞ScirpussubcapitatusThw.,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布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性味淡,寒。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安神。主治尿路感染,糖尿病,...
《中药大辞典》:龙须草拼音注音LónɡXūCǎo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灯心草(《安徽药材》),水通草、秧...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须眼子菜拼音注音LónɡXūYǎnZǐCài别名线形眼子菜来源眼子菜科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pectinatu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性味微苦,凉。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