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穴

中医世家医药医学百科知识网人体穴位介绍之 灵台穴

灵台穴

穴位名

灵台 Lígtái,《素问·气府论》。别名肺底。灵即神灵,台即亭台,此穴在神道和心俞两穴下,故喻为心的神灵之亭台,故名灵台。

经属

属督脉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下凹陷中。

取法: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六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热化湿、止咳定喘

主治:胸肺、嵴背和外科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身热,嵴背强痛,痈疽,疔疮,胸胁胀满,胃痛,疟疾,咳嗽,气喘,疗疮,气喘不得卧,背痛,项强,疔疮[],现代又用灵台穴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胆道蛔虫症,蜂窝织炎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下背或前胸放散。不宜深刺,以防损伤嵴髓。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经常用按摩槌,在灵台穴处轻轻敲打,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配伍

配合谷穴、委中穴治疔疮,风疹。

配委中穴点刺放血治疗疮、丹毒。

配陶道穴、内关穴治间日疟。

配合谷穴、委中穴(放血)治疗疮。

配阳陵泉穴治胸胁疼痛、胆道蛔虫病。

配陶道穴、内关穴治间日疟。

文献摘要

《针灸聚英》:先儒谓心曰灵台,经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岂主病同手少阴神门,而针刺浅深,艾壮多寡,同至阳、神道欤?

《针灸大成》:今俗灸之,以治气喘不能卧,火到便愈。

《类经图翼》:今俗以灸气喘不能卧及风冷久嗽,火到便愈。

《普济》:西子云,主热病脾温疟汗不出。

文章下方广告位

猜你喜欢

  • 瞳子髎穴

    瞳子髎穴

    穴位名瞳子髎Tóngzǐliáo,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后曲、鱼尾、太阳、前关。名解:瞳,意指瞳子,《玉篇》:“目珠子也。”子,犹人也。《荀子·王霸》:“谁子之与也?”瞳子,意指瞳人,或称瞳孔。目之精...

  • 听会穴

    穴位名听会Tīghuì,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听呵、听河、后关。名解:听,聆也,耳受声为听。会,有会合、聚会之义。耳主听觉,穴当耳前,为耳部脉气之聚会,以其主治耳聋气闭,针此可使声音得以会聚,为司听之...

  • 上关穴

    穴位名上关Shàgguā,出《灵枢·本输》。别名客主人、客主、容主。名解:上,与下对言。关,意指关键之处。此穴在颧弓之上缘,足阳明胃经下关穴之上,故名上关。经属属足少阳胆经。定位与取法定位:在耳前,下...

    人体穴位养生636112023-01-13
  • 颔厌穴

    穴位名颔厌Hàyà,出《针灸甲乙经》。名解: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

  • 悬颅穴

    穴位名悬颅Xuálu,出《灵枢·寒热病》。别名:髓孔穴,髓中穴,米啮穴。名解: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颔颅名意指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湿。本穴物质为颔厌穴传来的温热...

  • 悬厘穴

    穴位名悬厘XuáLí,出《针灸甲乙经》。名解:悬,有系挂之义。厘,与氂通,是长毛与强屈之毛,象穴在强屈之鬓慢长毛处。穴在耳郭外斜上角,悬于头部,与悬颅分曲角上下之别,差之毫厘,相隔如山;鬓毛常强之使屈...

  • 曲鬓穴

    穴位名曲鬓Qūbì,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曲发。名解:曲即弯曲,鬓即鬓发,此穴在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故名曲鬓。经属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定位与取法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

  • 率谷穴

    穴位名率谷Shuàigǔ,出《针灸甲乙经》。《银海精微》作率骨。《外台秘要》作蟀谷。别名耳尖。名解:率,有循、行之义。谷,泉出通川曰谷。穴在头侧骨与颞颥骨之合缝处,本经循此缝运行,其缝犬牙交错、曲如蛇...

  • 天冲穴

    穴位名天冲Tiāhōg,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作天衢。名解:天即天空,指头部,冲即冲要,此穴在头部两侧,为本经循行的冲要处,故名天冲。经属属足少阳胆经。天冲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定...

  • 浮白穴

    穴位名浮白Fúbái,出《素问·气穴论》。名解:浮,漂也,游也,满而溢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及《至真要大论》:“少阳之至大而浮。”又顺流曰浮,《尚书·禹贡》:“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