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为虎耳草料植物猫眼草的全草。
常生于向北山坡溪旁石隙或林下之裸岩上。分布我国中部及东部。
多年生小草本,全体淡绿色,柔软多汁,无毛。茎横卧,节上生根。叶对生,宽卵圆形,长5~20毫米,宽8~18毫米,茎顶端的叶近圆形,长2.5~3.5厘米,宽2~3.5厘米,边缘具圆钝齿,内曲;具叶柄。聚伞花序顶生,花序外有叶状的苞片,花茎高5~20厘米;花淡黄绿色或淡黄色,径约2毫米;单花被,萼筒杯状,4裂,裂片卵圆形,先端圆钝,内侧凹;雄蕊4,与萼片对生,短于萼;雌蕊2心皮,花柱极短,子房与萼筒结合。蒴果深2裂,斜出呈二喙,大小不等,先端具钩状尖头。种子多数,圆卵形,棕赤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
地上部分含黄酮甙猫眼草甙0.02%。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疔疮,鲜猫眼草、盐卤捣烂敷患处。待疮破口出脓后,再用大叶山鸡尾巴草(乌毛蕨科狗脊)根,去毛剥皮,捣细加白糖敷患处。"
《中药大辞典》:麂肉拼音注音Jǐ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鹿科动物小麂的肉。生境分布分布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原形态小麂,又名:黄麂,黄猄。形小,肩高约40厘米,体长70~80厘米,尾长可达12厘米,...
拼音注音JǐZǐCǎo别名柄叶石松、石根子、石子草、石松柏、盗汗草、白布草、虱子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华南马尾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fordii(Bak.)Ch...
拼音注音Jī(TǔCónɡ)别名鸡(土从)蕈、鸡菌、蚁夺、蚁(土从)、鸡(土从)菜、鸡脚蘑菇、三坛蘑、鸡肉丝菇、斗鸡菇、白蚁菰、桐菰、鸡肉丝菰、鸡脚菰、伞把菇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广菌谱》:鸡枞...
《中药大辞典》:鸡麻拼音注音JīMá别名双珠母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鸡麻的果实及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下及山谷沟边。分布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原...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骨香拼音注音JīGǔXiānɡ别名鸡脚香、矮脚猪、黄牛香、驳骨消、滚地龙、透地龙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crassifoliusGeisel.[C.chinens...
拼音注音JīGǔCài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垂枝双楯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区林边。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6米。幼枝有短柔毛。单叶对生,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7厘米,宽1.5~3厘...
《中国药典》:鸡骨草拼音注音JīGǔCǎo别名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大黄草英文名HERBAABRI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Hance的干燥全株。全...
拼音注音JīGǔChái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鸡骨柴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sholziafruticosa(D.Don)Reh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骨柴拼音注音JīGǔChái别名双翔草、老妈妈棵、瘦狗还阳草、酒药花、紫油苏来源唇形科鸡骨柴Elsholtziafruticosa(D.Don)Rehd.,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广西...
拼音注音JīGǔChánɡShān别名云南鸡骨常山、三台高、野辣子、永固生、红辣树、白虎木、细骨常山、红花岩托、红花矮陀陀、小苦桃、五台风、四角风来源夹竹桃科鸭脚树属植物鸡骨常山Alstonia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