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置阴凉干燥处。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为1 列,细胞扁平,壁薄。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外侧近表皮处有6~8列木栓细胞,扁平,壁薄,排列较整齐;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维管束有限外韧型,散列,近中柱鞘处较多,向内渐减少。薄壁细胞含油滴、淀粉粒及红棕色色素。
(2)取本品粉末少量,置滤纸上,滴加乙醇与乙醚各1 滴,待干,除去粉末,滤纸染成黄色,加热硼酸饱和溶液1 滴,则渐变为橙红色,再加氨试液1 滴,则变成蓝黑色,后渐变为褐色,久置,则又变为橙红色。
归脾、肝经。
辛、苦,温。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癓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3~9g;外用适量。
《中药大辞典》:麂肉拼音注音Jǐ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鹿科动物小麂的肉。生境分布分布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原形态小麂,又名:黄麂,黄猄。形小,肩高约40厘米,体长70~80厘米,尾长可达12厘米,...
拼音注音JǐZǐCǎo别名柄叶石松、石根子、石子草、石松柏、盗汗草、白布草、虱子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华南马尾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fordii(Bak.)Ch...
拼音注音Jī(TǔCónɡ)别名鸡(土从)蕈、鸡菌、蚁夺、蚁(土从)、鸡(土从)菜、鸡脚蘑菇、三坛蘑、鸡肉丝菇、斗鸡菇、白蚁菰、桐菰、鸡肉丝菰、鸡脚菰、伞把菇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广菌谱》:鸡枞...
《中药大辞典》:鸡麻拼音注音JīMá别名双珠母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鸡麻的果实及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下及山谷沟边。分布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原...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骨香拼音注音JīGǔXiānɡ别名鸡脚香、矮脚猪、黄牛香、驳骨消、滚地龙、透地龙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crassifoliusGeisel.[C.chinens...
拼音注音JīGǔCài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垂枝双楯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区林边。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6米。幼枝有短柔毛。单叶对生,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7厘米,宽1.5~3厘...
《中国药典》:鸡骨草拼音注音JīGǔCǎo别名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大黄草英文名HERBAABRI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Hance的干燥全株。全...
拼音注音JīGǔChái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鸡骨柴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sholziafruticosa(D.Don)Reh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骨柴拼音注音JīGǔChái别名双翔草、老妈妈棵、瘦狗还阳草、酒药花、紫油苏来源唇形科鸡骨柴Elsholtziafruticosa(D.Don)Rehd.,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广西...
拼音注音JīGǔChánɡShān别名云南鸡骨常山、三台高、野辣子、永固生、红辣树、白虎木、细骨常山、红花岩托、红花矮陀陀、小苦桃、五台风、四角风来源夹竹桃科鸭脚树属植物鸡骨常山Alstonia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