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狶(《临海异物志》)。
《本草拾遗》
为海豚科动物海豚的肉或皮下脂肪。
群栖于海中,性很活泼。我国东海、南海一带均有。
海豚(《纲目》)
体长2~2.4米,肥满呈圆锥形。头部较小,吻长而突出,如喙状,嘴与额交界处有V字形沟线相隔。上下颌各有齿94~100枚,齿末端尖锐,稍向后曲。耳孔极小。鼻孔1个,生于头顶部,边缘有瓣状膜,能自动开合。眼小,有黑圈。背部中央有脊鳍,前肢鳍状,形尖而狭;无后吱。尾部末端左右平展成2尾叶,成半月形鳍状。头部和躯体背面及两侧呈苍黑色,腹部白色。
肉占全身重量的38%,它含水分73%,蛋白质23.5%,脂肪1.5%,灰分1.8%。肉中的肌红蛋白的N端氨基酸为甘氨酸。按含铁率计算分子量为185560。
脂肪因身体部位不同,所得油脂的性质及组成也不相同。油脂的特点在于含异戊酸,它和其它脂肪酸组成混合甘油酯,而三异戊酸甘油酯则不存在。其总脂肪酸组成如下:饱和脂酸-异戊酸:皮下脂肪3.2,头部脂肪13.9;月桂酸:皮下脂肪1.0,头部脂肪2.4;肉豆蔻酸:皮下脂肪7.2,头部脂肪12.5;棕榈酸:皮下脂肪8.6,头部脂肪11.6;硬脂酸:皮下脂肪0.8,头部脂肪0.4。不饱和脂酸-十四碳烯酸:皮下脂肪4.7,头部脂肪2.7;十六碳烯酸:皮下脂肪25.9,头部脂肪25.4;C18酸群:皮下脂肪24.1,头部脂肪15.8;C20酸群:皮下脂肪18.6,头部脂肪12.7;C22酸群:皮下脂肪5.9,头部脂肪2.6。
皮下脂肪,含高级醇2~3%,与脂肪酸化合成酯。
无论老幼海豚,其皮下脂肪中的维生素A含率都足与鳕鱼肝油相匹敌。
《本草拾遗》:"味咸,无毒。"
《本草拾遗》:"肉,主瘴疟,作脯食之,皮中脂,摩恶疮、疥癣、痔瘘。"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龙串筋拼音注音HēiLónɡChuànJīn别名大叶勾儿茶、黑观音来源鼠李科黑龙串筋Berchemiafloribunda(Wall.)Brongn.var.megalophyl...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龙丝别名白马分鬃、铁线蕨、猪鬃草来源蕨类铁线蕨科黑龙丝Adiantumphilippense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性味微辛、淡,平。功能主治凉血...
《中药大辞典》:黑鹅脚板拼音注音HēiéJiǎoBǎn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直刺变豆菜的全草。春、夏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溪边。我国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均有分布...
拼音注音HēiDōnɡ别名乌鸫、牛屎八、百舌来源雀形目鸫科乌鸫TurdusmerulamandarinusBonaparte,以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主治头晕:配黑鸡共炖汤服。...
《中药大辞典》:黑鳞大耳蕨拼音注音HēiLínDàěrJué出处《浙江天目山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黑鳞耳蕨的嫩叶。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分布云南、甘肃、福建和长江流域各地。原形态黑鳞耳蕨,又名...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骨走马别名海南粗丝木、黑骨梢来源茶茱萸科黑骨走马GomphandrahainanensisMerr.,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骨髓炎...
拼音注音HēiGǔ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薄叶碎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ilesoriatenuifolia(Burm.)Trev.[Trichomanestenuifoliu...
《中药大辞典》:黑骨头拼音注音HēiGǔTou别名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广西药植名录》),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注音HēiXiānɡChái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千里香杜鹃的枝叶及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thymifolium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枝叶,鲜用或晒干...
拼音注音HēiFēnɡTénɡ别名通气香、黑皮跌打、石拢藤、拉公藤、多花瓜馥木、埋罕[傣]来源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黑风藤Fissisfigmapolyanthum(Hook.f.etThoms.)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