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萝卜(《分类草药性》),山萝卜(《中国药植志》)。
《分类草药性》
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全草。6~8月开花时采收,晒干。
生长于路旁、山沟、溪边、荒地等处。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野胡萝卜(《救荒本草》)
二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茎直立,表面有白色粗硬毛。根生叶有长柄,基部鞘状;叶片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线形或披叶形;茎生叶的叶柄较短。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有粗硬毛,伞梗15~30枚或更多;总苞片5~8,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边缘膜质,有细柔毛;小总苞片数枚,不裂或羽状分裂;小伞形花序有花15~25朵,花小,白色、黄色或淡紫红色,每一总伞花序中心的花通常有一朵为深紫红色;花萼5,窄三角形;花瓣5,大小不等,先端凹陷,成一狭窄内折的小舌片;子房下位,密生细柔毛,结果时花序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折,双悬果卵圆形,分果的主棱不显著,次棱4条,发展成窄翅。翅上密生有钩刺。花期5~7月。果期7~8月。
根富含胡萝卜素,并含挥发油。挥发油中主成分为蒎烯、柠檬烯、胡萝卜醇、胡萝卜次醇、细辛醚、细辛醛等。根中尚含胡萝卜酸。叶含多量胡萝卜素,可作为制取胡萝卜素的原料;尚含胡萝卜碱、吡咯烷。花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_二葡萄糖甙、芹菜素葡萄糖甙。又含大量苹果酸。
胡萝卜碱及吡咯烷,无甚生理作用。胡萝卜素即维生素A元等,有营养价值,食入过多含胡萝卜素的植物,可发生所谓胡萝卜素血症,即皮肤发黄,但对人体无害。曾有人报告,其提取物能收缩子宫。
①《分类草药性》:"有小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
①《分类草药性》:"杀虫,解烟毒,消肿,消气,化痰。"
②《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干病及痒疹。"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①治妇女气虚腹胀:鹤虱风、隔山撬。煎水服。
②治妇女干病:鹤虱风。童子鸡炖服。
③治湿热疮发痒:鹤虱风、马桑叶、千里光。煎水洗。(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龙串筋拼音注音HēiLónɡChuànJīn别名大叶勾儿茶、黑观音来源鼠李科黑龙串筋Berchemiafloribunda(Wall.)Brongn.var.megalophyl...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龙丝别名白马分鬃、铁线蕨、猪鬃草来源蕨类铁线蕨科黑龙丝Adiantumphilippense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性味微辛、淡,平。功能主治凉血...
《中药大辞典》:黑鹅脚板拼音注音HēiéJiǎoBǎn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直刺变豆菜的全草。春、夏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溪边。我国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均有分布...
拼音注音HēiDōnɡ别名乌鸫、牛屎八、百舌来源雀形目鸫科乌鸫TurdusmerulamandarinusBonaparte,以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主治头晕:配黑鸡共炖汤服。...
《中药大辞典》:黑鳞大耳蕨拼音注音HēiLínDàěrJué出处《浙江天目山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黑鳞耳蕨的嫩叶。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分布云南、甘肃、福建和长江流域各地。原形态黑鳞耳蕨,又名...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骨走马别名海南粗丝木、黑骨梢来源茶茱萸科黑骨走马GomphandrahainanensisMerr.,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骨髓炎...
拼音注音HēiGǔ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薄叶碎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ilesoriatenuifolia(Burm.)Trev.[Trichomanestenuifoliu...
《中药大辞典》:黑骨头拼音注音HēiGǔTou别名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广西药植名录》),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注音HēiXiānɡChái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千里香杜鹃的枝叶及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thymifolium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枝叶,鲜用或晒干...
拼音注音HēiFēnɡTénɡ别名通气香、黑皮跌打、石拢藤、拉公藤、多花瓜馥木、埋罕[傣]来源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黑风藤Fissisfigmapolyanthum(Hook.f.etThoms.)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