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中日金星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Franch.et Sav.)Ching[Aspidium nipponicum Franch.et Sav.]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100m的低山疏林下或高山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东至台湾,北到河南,西北达陕西、甘肃,西南至云南等地。
植株高40-60m。根茎长而横生,近光滑。叶近生;叶柄长20-25cm,淡禾秆色,基部疏被红棕色、阔卵形鳞片;叶片草质,倒披针形,长25-40cm,宽8-12cm,先端渐尖并羽裂,下部渐变狭,两面均被短毛,下面常有稀疏橙色腺体,叶轴、羽轴和中脉上有较多的灰白色长毛,二回深羽裂;羽片约30对,无柄,狭披针形,中部的最大,长4-5cm,宽6-8mm,基部截形,羽状深裂,下部多对逐渐缩短成小耳形,最下的几对退化成气囊体;裂片斜展,12-20对,长圆形,长约4mm,宽约2mm,先端钝,全缘;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侧脉单一,基部1对出自中脉基部,伸达叶边。孢子囊群小,圆形,背生于侧脉中部稍上处,靠近叶边;囊群盖大,圆肾形,有少数灰白色长毛。
苦;寒
止血消炎。主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中药大辞典》:鳆鱼拼音注音FùYú别名鲍鱼(《素问》),石决明肉(《本草衍义》),镜面鱼、明目鱼(《医林纂要》)。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的肉。春、夏、秋三季均可捕捉,以春末夏...
拼音注音FēiYú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的鱼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upeapallasiCuvieretValenciennes采收和储藏:产卵前捕捞,捕后,剖腹取卵,焙干。生境分...
拼音注音FēiYú别名青鱼、青条鱼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upeapallasiCuvieretValenciennes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捞,捕捞后,去其鳞...
《中药大辞典》:鲂鱼拼音注音FánɡYú别名鳊鱼(《日用本草》),平胸鳊(《脊椎动物分类学》),法罗鱼(《黑龙江流域鱼类》)。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三角鲂的肉。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
别名跑路杆子、水茶子来源忍冬科饭汤子ViburnumsetigerumHance,以果实、根入药。生境分布华东、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性味根:微苦。功能主治果:健脾。主治脾胃虚弱,胃纳呆钝。饭...
拼音注音FànTuánTénɡ别名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岭南采药录》),十八症(《陆川本草》),臭饭团、过山龙藤(《海南植物志》),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广西药植名录》),绯红南五...
拼音注音FànTuánGēn别名入地麝香、过山香(《广西药植名录》),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的根皮或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
拼音注音FànBāoCǎo别名大号日头舅、竹叶菜、千日菜、火柴头来源鸭跖草科饭包草Commelinabengalensi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河北、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
《中药大辞典》:飞龙掌血叶拼音注音FēiLónɡZhǎnɡXuèYè出处《贵州民药物》来源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叶片。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治刀伤出血,捣烂敷。"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飞龙掌血拼音注音FēiLónɡZhǎnɡXuè别名见血飞、大救驾、三百棒、下山虎、簕钩、黄大金根来源为芸香科飞龙掌血属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asiatica(L.)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