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甘葛、葛条。
Puerariae Thomsonii Radix.
豆科植物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根。
缠绕藤本,被褐色短柔毛和倒生硬毛,有肥厚的块根。叶互生,为三出复叶,托叶以中部着生,披针状长圆形,有多条直出平行脉,被贴伏长硬毛;小叶阔卵形或卵状菱形,顶端短渐尖,基部阔而圆,两面被糙伏毛;小托叶线形。腋生总状花序,总轴被黄色茸毛;苞片钻形,早落;花冠蝶形,紫色,基部有内折的耳及硬痂状附属体,翼瓣倒卵状长圆形,基部二侧具小耳,龙骨瓣镰状长圆形,基部近截平;雄蕊10枚;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密被褐色长硬毛。种子肾形或圆形。花期夏末秋初。
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冬季采收。挖取根部,洗净,刮去栓皮,切除头茎及细尾,截成15厘米左右长段,大条的对半纵切为两半,用硫黄熏2~3天,至体软时取出,晒至六成干时,改为日晒、夜用硫黄熏,再晒至足干为“粉葛条”;再洗净后刮去栓皮,纵切成方块,用硫黄熏至体软,晒干,为“粉葛片”。
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栓皮的呈灰棕色。横切面可见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
性凉,味甘、辛。归胃经、脾经。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属解表药下属的辛凉解表药。
用量9~15克,煎服。用治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粉葛浸膏及其有效成分葛根素具β受体阻断剂作用,是其心血管作用的基础。粉葛中总黄酮及葛根素具调节心功能及代谢作用,并能扩张冠状血管和脑血管的作 用。葛根素具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压作用。各种制剂均有明显解热作用。此外,葛根素还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解毒的作用。
含收缩和舒张平滑肌的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豆苷元、黄豆苷、葛根素。
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①治蜘蛛等诸般虫咬:粉葛,生姜汁调敷。(《医学纲目))
②治金疮中风痉:生粉葛一斤(锉)。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每热服一小盏,日三四服。(《圣惠方》)
其他
《中药大辞典》:鳆鱼拼音注音FùYú别名鲍鱼(《素问》),石决明肉(《本草衍义》),镜面鱼、明目鱼(《医林纂要》)。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的肉。春、夏、秋三季均可捕捉,以春末夏...
拼音注音FēiYú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的鱼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upeapallasiCuvieretValenciennes采收和储藏:产卵前捕捞,捕后,剖腹取卵,焙干。生境分...
拼音注音FēiYú别名青鱼、青条鱼来源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upeapallasiCuvieretValenciennes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捞,捕捞后,去其鳞...
《中药大辞典》:鲂鱼拼音注音FánɡYú别名鳊鱼(《日用本草》),平胸鳊(《脊椎动物分类学》),法罗鱼(《黑龙江流域鱼类》)。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三角鲂的肉。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
别名跑路杆子、水茶子来源忍冬科饭汤子ViburnumsetigerumHance,以果实、根入药。生境分布华东、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性味根:微苦。功能主治果:健脾。主治脾胃虚弱,胃纳呆钝。饭...
拼音注音FànTuánTénɡ别名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岭南采药录》),十八症(《陆川本草》),臭饭团、过山龙藤(《海南植物志》),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广西药植名录》),绯红南五...
拼音注音FànTuánGēn别名入地麝香、过山香(《广西药植名录》),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的根皮或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
拼音注音FànBāoCǎo别名大号日头舅、竹叶菜、千日菜、火柴头来源鸭跖草科饭包草Commelinabengalensi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河北、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
《中药大辞典》:飞龙掌血叶拼音注音FēiLónɡZhǎnɡXuèYè出处《贵州民药物》来源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叶片。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治刀伤出血,捣烂敷。"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飞龙掌血拼音注音FēiLónɡZhǎnɡXuè别名见血飞、大救驾、三百棒、下山虎、簕钩、黄大金根来源为芸香科飞龙掌血属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asiatica(L.)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