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目》
为豆种植物大豆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
豆油的脂肪酸中,饱和的一般在10%左右,余为不饱和脂肪酸。前者主要是硬脂酸和棕榈酸,后者主要是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此外的成分(1.5~2.5%)中,主要为磷脂。
豆油的甾醇含量为0.38~0.53%,其中有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另含β-胡萝卜素0.04~0.2毫克%、维生素E90~110毫克%、环木波萝烯醇和角鲨烯。
①《纲目》:"辛甘,热,微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辛,温。"
驱虫,润肠。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
①《纲目》:"涂疮疥,解发脜。"
②《随息居饮食谱》:"润燥,解毒,杀虫。"
内服:炖温饮,1~2两。外用:涂患处或调药。
治疗肠梗阻:先以胃肠减压管抽尽胃内容物,然后将恒温豆油经胃管注入或口服。剂量:1~2岁60~80毫升,2~5岁80~100毫升,6~10岁100~150毫升,10岁以上150~200毫升。同时配合腹部热敷,必要时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控制感染。如经4~6小时疗效不显着,可再给豆油1~2次。在用豆油后2~4小时各用高渗盐水或肥皂水行低压灌肠1次。一般使用1~2次后即显效果,否则即使多次使用亦未必有效。在使用豆油后经24~36小时尚无肯定疗效或病情加重时,即应考虑手术治疗。采用上法治疗急性肠梗阻(包括粘连性、蛔虫性及绞窄性)共130例,痊愈者93例,其中1次即获成功者84例,2次者11例,3次者3例;无效而采用手术治疗者共32例。实践中观察到,豆油疗法对于一般粘连性及蛔虫性肠梗阻疗效最好,成功的98例中有78例属此类型;但对手绞窄性肠梗阻多属无效,32例失败病例中,有24例属于此类。另有用豆油60毫升。加入藕粉适量调成糊状,每日3次分服,治疗蛔虫性肠梗阻12例,服药后8~12小时内即有蛔虫排出;24小时腹痛好转,腹部索状肿块亦渐消退;48小时腹痛消失,腹部索状肿块消失。服后除大便次数增加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拼音注音DíZhì别名翟、山雉、翟鸡、山鸡、鸐鸟英文名Long-tailedPheasant出处出自《食疗本草》。《纲目》:翟,美羽貌。雉居原野,翟居山林,故得山名。大者为鹅。山鸡有四种,名同物异,似...
《中国药典》:颠茄草英文名HERBABELLADONNAE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颠茄AtropabelladonnaL.的干燥全草。在开花至结果期内采挖,除去粗茎及泥沙,切段干燥。性状本品根呈圆柱形,直径...
别名苦蒿来源菊科顶羽菊Acroptilonrepens(L.)DC.[CentaureapicrisPall.],以地上部分入药。生境分布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新疆。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
拼音注音DǐnɡGuǒMó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顶果膜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menophyllumkhasyanumHook.etBak.[H.denticulatumvar.f...
拼音注音DǐnɡTóuMǎLán别名癣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头马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rphochlamysaffinis(Griff.)Bre-mek.[Adenosinaaffi...
拼音注音DáXīnJú别名色尔君木美多(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鞑新菊的头状花序。8~9月采花,阴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草地阴湿处。分布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鞑新菊,又名:川西小...
《全国中草药汇编》:雕骨拼音注音DiāoGǔ别名鹰骨来源隼形目秃鹫Aegypiusspp.;鹰Accipiterspp.;金雕Aquilachrysaetos(L.);海雕Haliaeetusspp....
拼音注音DiāoZhǎo别名鹰爪来源隼形目秃鹫Aegypiusspp.;鹰Accipiterspp.;金雕Aquilachrysaetos(L.);海雕Haliaeetusspp.;鹰科鸢Milvus...
拼音注音DiāoTóu别名老雕头来源隼形目秃鹫Aegypiusspp.;鹰Accipiterspp.;金雕Aquilachrysaetos(L.);海雕Haliaeetusspp.;鹰科鸢Milvus...
别名酸叽叽树、马勒来源桑科钭叶榕FicusgibbosaBlume,以树皮及寄生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炎、解痉。主治感冒。高热抽搐,腹泻痢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