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常山、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大金刀、蜀漆[叶]
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 的干燥根。其嫩叶称“蜀漆”,亦供药用。根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枝叶夏季采集,晒干。
本品呈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或有分枝,长9~15cm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横切面黄白色,射线类白色,呈放射状。无臭,味苦。
置通风干燥处。
常山: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浸泡,润透,切薄片,晒干。
炒常山:取常山片,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色变深。
(1)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窄,少数细胞内含树脂块或草酸钙针晶束。韧皮部较窄,草酸钙针晶束较多。形成层显不规则波状环。木质部占主要部分,均木化,射线宽窄不一;导管多角形,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有的含黄色侵填体。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 取本品粉末约2g,加70%乙醇10ml,加热回流1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 1%盐酸溶液2ml搅拌,滤过。取滤液,加碘化铋钾试液 2滴,即生成棕红色沉淀。
归肺、肝、心经。
苦、辛,寒;有毒。
有催吐副作用,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截疟,劫痰。用于疟疾。蜀漆功能主治与常山略同,但作用稍差。
5~9g。
拼音注音ChǐYuánZuànDìFēnɡ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齿缘钻地风的根。全年可采,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内或林缘、岩旁。分布华东、华南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4米以上。...
《全国中草药汇编》:齿缘草拼音注音ChǐYuánCǎo别名蓝梅来源紫草科齿缘草Eritrichiumpectinatum(Pall.)DC.var.rupestre(Pall.)Brand.,以花、叶...
别名密珠来源兰科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psychoonRchb.f.,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浙江、广东、西藏。性味甘、淡,寒。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清热消肿。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热性病...
《中药大辞典》:齿瓣延胡索拼音注音ChǐBànYánHúSuǒ别名蓝雀花、蓝花菜、元胡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Turschaninovii来源为罂粟科植物齿瓣延胡索Corydalistu...
《全国中草药汇编》:齿叶草拼音注音ChǐYèCǎo别名疗齿草来源玄参科齿叶草属植物齿叶草Odontitesserotina(Lam.)Dum.,以地上全草入药。夏秋开花时采收,阴干。性味苦,凉。有小毒...
拼音注音ChǐYèNíHuāCǎo别名锯齿草、五月莲。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齿叶泥花草的全草。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水沟边、稻田、路旁阴湿处。分布广西、广东等地。原形态一年生披散草本,高...
拼音注音ChǐYèTuóWú别名大救驾、大齿橐吾来源菊科齿叶橐吾Ligulariadentata(A.Gray)Hara,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山西、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性味辛,微温。功能...
《中药大辞典》:鸱鸺拼音注音ChīXiū别名怪鸱(《尔雅》),钩鵅(《本草拾遗》),大头鹰(《便民食疗》),角鸱、毂辘鹰、鵋鶀、呼咵鹰、夜食鹰(《纲目》),猫头鹰(《本经逢原》),鬼鸠(《本草求原》)...
《中药大辞典》:鸱骨拼音注音Chī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翅骨。功能主治《圣惠方》:"治鼻衄不止。老鸱翅关大骨,微炙,捣细罗为散,少少吹入鼻中。"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鸱肉拼音注音ChīRòu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肉。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食之治癫痫疾。"②《纲目》:"食之,消鸡肉、鹌鹑成积。"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