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刺脑包、顶天刺、龙牙楤木、三百棒、紫红伞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波缘楤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undulata Hand.- Maz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中密林或山谷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翻译片等地。
有刺灌木或乔木,高2.5-7m。树皮赤褐色,小枝有短而粗的刺。叶互生;叶柄无毛,疏生少数短刺;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先端离生部分为锥形;叶大,二回羽状复叶,长达80cm,每羽片有小叶5-15,基部有1对小叶,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5-6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状,基部圆形,侧生小叶基部歪斜,上面学绿色,下面灰白色,两面均无毛,边缘有波状齿;侧脉7-9对。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大形圆锥花序,分枝长达55cm;总花梗有棕色糠屑状粗毛;小苞片长圆形,长约2mm;花萼无毛,长约1.5mm,边缘有5小齿;花白色,花瓣5,长圆形开花时反曲;子房5室,花柱5,离生。核果球形,浆果状,熟时黑色,有5棱,直径约3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味苦;辛;性凉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祛风除湿。主跌打损伤;骨折;痞块;经闭;痛经;劳伤疼痛;风湿痛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新华本草纲要》:有活血通经、行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及妇女闭经痛经。
《中药大辞典》:鼻血雷拼音注音BíXiěLéi别名鼻血连(《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管花马兜铃的根。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血草拼音注音BíXiěCǎo别名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来源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axillaris(Benth.)Bakh.f.[M.parvifloraBent...
拼音注音BíYā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和入其他药材后制成的粉末。功能主治《纲目拾遗》:"通关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辟疫。""能追风发汗。"用法用量外用:搐鼻。制法《广大新书》:"...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涕果别名蜜心果、粘心果来源水东哥科水东哥属植物锥序水东哥SaurauianapaulensisDC.,以根及果入药。根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晒干或鲜用。性味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散...
《中药大辞典》:鸨肉拼音注音Bǎo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鸨科动物大鸨的肉。生境分布栖于空旷的草原上,善奔驰,常成群觅食,食物以植物质为主。繁殖于我国北部,迁至华北平原越冬。原形态大鸨,又名:独豹...
拼音注音BǎoYóu别名地鵏油、老鵏膏来源鹤形目鸨科大鸨OtistardaL.,以脂肪入药。生境分布我国东部地区的西部,冬迁我国北部。炮制冬至翌春猎捕,捕后去毛及内脏,煮肉,将漂于上面的油脂收集起来,...
《中药大辞典》:鸊鷉拼音注音Pì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鸊鷉科动物小鸊鷉的...
拼音注音BìZhì别名赤鷩(《山海经》),鵕鸃(《汉书》),采鸡(《逸周书》),锦鸡(《禽经》),金鸡(《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雉科动物红腹锦鸡的肉。生境分布平时常单独或成对栖息于多岩的山地...
《全国中草药汇编》:鳖血拼音注音BiēXuè别名团鱼血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sinensis(Wiegmann),以血入药。生境分布从东北到海南岛、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滋阴退...
《中药大辞典》:鳖脂拼音注音BiēZhī别名鳖膏(《本草拾遗》),鳖油(《现代实用中药》)。出处《纲目》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脂肪。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眼睫倒毛签入,可资除害。"②《现代实用中药...